材料:
1、牛肉
2、土豆
3、西红柿
4、酱油
5、五香粉
6、食用油
7、盐
8、八角
9、葱花
10、桂皮
步骤:
1、牛肉切块,用水焯一下
2、用酱油、盐、五香粉等腌制两小时
3、葱花至金黄,放入牛肉,小炒一下
4、倒入剩余腌制调料,再次小炒一下
5、肉及汤汁倒入高压锅
6、加入切好的土豆、西红柿、八角、桂皮、盐
7、加水没过食材,开炖
8、出锅
Daily life.
材料:
1、牛肉
2、土豆
3、西红柿
4、酱油
5、五香粉
6、食用油
7、盐
8、八角
9、葱花
10、桂皮
步骤:
1、牛肉切块,用水焯一下
2、用酱油、盐、五香粉等腌制两小时
3、葱花至金黄,放入牛肉,小炒一下
4、倒入剩余腌制调料,再次小炒一下
5、肉及汤汁倒入高压锅
6、加入切好的土豆、西红柿、八角、桂皮、盐
7、加水没过食材,开炖
8、出锅
材料:
1、鸡翅
2、可乐
3、酱油
4、五香粉
5、食用油
6、盐
7、八角
8、葱花
步骤:
1、鸡翅洗干净,用刀划口,然后用酱油、盐、五香粉等腌制两小时
2、锅中放油,用八角及葱花炝锅
3、葱花至金黄,放入鸡翅,炒至金黄
4、倒入剩余腌制调料,再次爆炒
5、倒入可乐,小火,熬至收汁
6、出锅
今天和兔兔讨论了社会科学中的真相问题,兔兔看我学问少,后面就懒得理我了,把我的一部分论点记录到这里吧:
社会科学收集到的数据,是很多因素导致的,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导致研究人员无法控制入参,而研究者,也只能忽略那些看起来不那么显著的参数,从宏观角度加统计学来得出规律。
方法和研究方向不同,大家的偏重,建模方式和忽略的参数也是不同的,但不能说这些被忽略的参数不是真相的一部分,所以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,真相就会有所不同。其实没人知道完整的真相,只知道自己的那一部分。每个人的真相都有自己的道理,有自己适用的范围,这才是社会科学。
举个例子来讲,为什么股市没人能彻底搞清楚,就是因素太多,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一定的问题。
这并不是诋毁社会科学,自然科学中也有相似的例子,比如气象和地震,入参太多,也是没人搞得定。不同的预测方法,结论并不一致,甚至相悖,因为忽略的条件不同,适用范围不同,没人知道几点几分哪里地震,也没人知道明天天气究竟如何。随着方法进步,会越来越接近真相,但没人知道真相。
社会学更是如此,只能在可以获取的数据下,用当前最合适的理论,得到更接近真相的结论。但是,如果有了更详尽的数据,出现了更优秀的新理论,比原来更能说明问题,真相是否就变了呢?并非这样的,只是你换了一个视角去看待问题。一个不太恰当的描述就是盲人摸象。理论和数据很完备时,你就能看到整头大象,但理论和数据有欠缺时,只看到象鼻子或者象腿。这些看到的就是真相了哦。大象就在那里,但没有一个人能看清大象的全貌,最多是个轮廓,这才是社会科学啊。
有人的地方,问题就会变复杂,复杂的问题中得出规律,并不容易。比如博弈论,首先假设大家是理性的,但很多时候大家却并非如此,所以就有其通用性及限制咯。
就和人工降雨/防雹一样,社会学使用正确,可以帮助大家在正确的时候规避风险,让社会步入正轨咯。
观察这个复杂的问题,干掉那些隐藏大象的草丛和灌木,找出大象的轮廓,把大象带到你期望的草原上,才是社会科学最可爱的地方吗。
先说说通货膨胀吧,通货膨往往就是国家印钞票的速度超过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速度。
比如,原来有9000万亿纸币,有价值9000万亿的物质财富。几年后,物质财富增长到10000万亿,但国家增印钞票让纸币总数达到了15000万亿。这样,以前1块元的东西,现在要1.5元咯,物价上涨啦。以前存的15万,现在只能买相当于以前10万的东西咯,或着说货币贬值啦。
可控的通货膨胀会带来,社会上的钱变多,物价上涨,收入增多,生产积极性及消费积极性增加,手里的现金就会持续贬值,手里的固定资产一般会升值(不一定能超过通货膨胀率),比如前几年的炒房赚钱就是这个道理咯。公司热钱变多,盲目投资,泡沫加剧。
恶性通货膨胀,普通老百姓一般很难抵挡咯。比较最简单的策略是,全部去买稳定的等价货币或者贵金属咯,投资的话收益率一定要高于通货膨胀率。
这里的问题是,老百姓手里的钱都贬值了,就是所有人手里的钱加起来能买的东西变少了,那蒸发的这部分哪里去了呢?
再说说通货紧缩吧,和通货膨胀相反,就是社会物质财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市面上货币增长的速度。
比如,原来有9000万亿纸币,有价值9000万亿的物质财富。几年后,物质财富增长到10000万亿,但国家把一部分钞票回笼到中央银行,市面上货币数量为8000万亿。以前1块元的东西,现在只要0.8元咯,物价下跌啦。以前100万的房子,现在只能卖80万啦,或着说物价贬值啦。
可控的通货紧缩会带来,社会上的钱变少,物价变低,大家的收入降低,生产积极性及消费积极性减少,虽然手里的现金会升值,但手里的固定资产一般会贬值。公司可用流动资金下降,投资再生产能力变差,大家说的冬天来了就是这个道理咯。
恶性通货紧缩,普通老百姓一般会很难受,想想工资只降不增,有钱但没有东西可买,悲剧不?比较最简单的策略是,出国挣钱,填满这个坑咯。
这里的问题是,大家的钱都升值了,谁是获利最大的人呢?货物紧缺的时候,企业如何保证自己的收益呢?
这个问题,现在我个人(IT男视角)分析下来,有两方面原因
1、人类的记忆,不是相互之间无关的,而是相互之间关联的
当接触一种新的知识,而这种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或经验相关度很高时,大脑就会自动尝试使用以前的工作模式来处理这些信息,用以前的储存方法来记忆这些信息。这样,就接受程度比较快。“触类旁通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但如果是一种新的知识,与以前的知识或经验相关度很低时,大脑会化一定的时间来查找历史数据,发现没有后,会开始尝试用已有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信息,如果已有方法很容易处理这些信息时,接受度就高,如果不容易处理这些信息时,大脑会尝试用另外的模式来处理这些信息,这其实就是我们说的“入门后,就学的快了”是一个道理。
但如果尝试过所有的模式后,都不合适的时候,就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,出现一种新的模式。
2、书的知识构成,也很重要
人对知识的整理方式,都有自己的方法。如果书的内容十分生僻,作者整理知识的方式又比较奇特,与读者差距很大,读者要训练出新的模式才好读懂,就是所说的“诘屈聱牙”。
如果作者可以将书的知识,与大家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,这样读者会容易理解和记忆书的内容,就是大家说的“浅显易懂”。
如果作者达到一定的高度,将困难的知识,提炼为大众语言,这样读者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的重点,就是大家说的“深入浅出”咯。
梦是什么呢,我感觉作为IT男,可以这样理解:
1、大脑是一块硬盘
2、人的大脑也有高速存储和低速存储,高速存储容量有限,低速存储容量大(应该分了多级,而不是两级)
3、不同之处在于,记忆存储时间不是很长,必须定期搬运或重复写入,才能记住事情,不会忘记
4、记忆搬运的过程,就像是硬盘整理的过程
5、在记忆搬运时,也会逐渐删掉记忆不深刻的资料,留下记忆深刻的资料
6、在搬运记忆的过程中,如果睡眠较浅,记忆又很深刻,就会有看到过的感觉,就会有梦
为什么不睡觉会很疲劳:
1、在平时不睡觉的时候,其实人获得的输入很多,但从高速存储搬运到低速存储的过程有限
2、所以高速容量满了之后,就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数据整理了,所以人会很疲劳,需要减少输入,清理高速缓存
3、长期不睡觉,高速存储长期占满,会导致精神负担过重,无法处理正常数据,从而会导致休克甚至死亡,其实就是死机或蓝屏,只不过有时已经无法重启了
为什么有人记忆东西快,有人记忆东西慢
1、硬盘出厂质量有差异
2、有人可以快速集中注意力,将某一段时间的输入减少的极限,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,可以想想你怎么背单字
3、可以通过锻炼,让大脑适应快速记忆,其实就是进行资源优化
为什么做梦时,一般不会醒来
1、而我们的大脑也知道数据整理的重要性,所以一般情况下会抑制这些信号,从而人不会醒来
2、除非信号特别强烈,达到无法抑制的地步,人体为了自我保护,才会醒来
为什么会重复做同样的梦
1、有些记忆特别深刻,过一段时间,必须整理时,就会看到
2、硬盘上也有坏道,有些记忆写入后,就无法抹除了
3、我猜想,是否有些记忆会很特殊,搬运时,会向病毒一样自动运行呢
在科幻电影中,经常可以看到用核弹去炸小行星,这种方式应该是错误的。
核弹杀伤力很大,其杀伤力来源于
1、爆炸的高温高压
2、冲击波
3、核辐射
而到了宇宙中,没有空气,冲击波无法形成,核辐射对与小行星没任何伤害。
而爆炸瞬间的高温高压,对小行星的伤害也是微乎其微的。
所以,直接用核弹轰击小行星,基本是不可行的。
比较可行的是:
1、利用核弹,让小行星偏离地球轨道,离地球越远越好,这就要人类早些发现问题
2、设法将核弹进入小行星内部,辅助以大量液态、固态气体,然后引爆,将小行星炸碎
双生子佯谬之所以会产生,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:从地球到外星球然后回来需要多次加速和减速,这个变化的速度是狭义相对论不适用的。
也就是说该佯谬的提出者,直接忽略了哥哥的四次加减速过程,而只是说哥哥和弟弟看来对方都是相对运动的,用狭义相对论得出了错误的结论。
其实用狭义相对论也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,但要规避加减速,需要A,B,C三个人:
A,B同20岁,B从地球出发去外星球。到达外星球时,A过了5年为25岁,B过了1年为21岁。
然后此时,一个21岁的C,从外星球同样速度返回地球。
到达地球时,C过了1年为22岁,A过了五年为30岁。
但真正解时,需要广义相对论,由于速度是渐变的,其实在B最大速度飞行的两个阶段,A和B观测对方,都可以得到自己为5天,对方为1天的结论,看起来的确是矛盾的。
但再加上加速阶段,结论就会被修改为正确的,B看到A的时间流逝会更久,两人相遇时B是要更年轻。
如果加速度是无穷大(这是不可能的),B在减速并加速返回时,会看到A瞬间变老。
当然,这些是可以用公式推导的,要用洛伦兹变换。
如果加减速为无穷大(这是不可能的),A和B的年龄差距还是来源于B的飞行速度,越接近于光速,年龄差越大。
其实另外一个推论是,当接近光速的是时候,B的时间比A变慢,当接近光速的时候,B的时间会趋于静止。
也就是说,如果B用光速飞行,从A的角度来看,B在不会变老的情况下,可以飞行无限久,也就是说B可以在不变老的情况下,达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,这其实就是时间膨胀的另一种视角。
:)
PS:
相对论中,光速c是一个常量,被称为宇宙极限速度。但实际上,相对论是允许有超光速存在的。但相对论不允许有超过光速的质量、信息、能量的传递。比如:
1、当前观测到的宇宙膨胀速度是超光速的,因为相对论不适用于空间膨胀问题
2、量子纠缠是超光速的,但无法传递信息
3、电磁波的相位速度是可以超光速的,但无法传递信息
孙悟空可以大闹天宫,打得玉皇大帝满地爬,为什么在取经路上,打不过小怪呢?
是他能力变差了吗?自然不是咯。那为什么呢?有以下几条:
1、要考虑后台,怕打错
要打怪,先要摸清楚他有没有后台,有的话,后台是谁。
在保唐僧以前,孙悟空是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,没爹没妈,是个苦孩子,草根一个。学了本领后,不需要有任何顾忌,想打谁就打谁,而且可以往死里打,被人追到家门口都不怕的。
在保唐僧以后,就要有各种顾忌,弄不好以后还要与这些后台做同事,甚至上下级。打狗还要看主人呢,所以不敢贸然下手,就算下手也不敢下死手。
2、要遵守游戏规则,怕法宝
孙悟空经常被各种法宝打的无地自容。当年大闹天宫的时候,那些神仙怎么没有用这些法宝呢?
其实,道理很简单,绝大多数法宝,只有你开始遵守某些规则的时候才会有效。比如芭蕉扇,规定你只能带着唐僧走过火焰山,才能算成功。要是以前,一个筋斗云直接飞过去咯,哪里有这些麻烦。
这些法宝在现实里是什么,请自己对号入座咯。
3、拼命程度不同,怪与天兵天将的区别
天兵天将是给玉帝打工的,打工为了养家糊口,一般是不愿意玩命的。
怪是自己开荒的,说白了是自己创业,为了自己的事业敢玩命啊。一夫舍死,万夫不当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。
怪死命打,孙悟空又放水,能打赢才怪。
4、有顾忌,唐僧的原因。
以前随意惯了,现在有人管,关键领导除了意志坚定外,没任何能力。
孙悟空又不善于与比自己差很多的领导沟通,问题就来了啊。
-》孙悟空告诉唐僧这是怪,唐僧不信,弄不好还来几遍紧箍咒
-》唐僧被抓,只会哭哭啼啼
-》孙悟空找人帮忙,救回唐僧
-》继续上路,从来不总结
唐僧是个有明确目标的人,意志坚定,可以团结队伍。但同时,他无法与下属沟通,无法让下属尽情发挥,不算是一个好领导,只适合做二把手或三把手。
开始的时候,孙悟空越权做决定就被唐僧收拾。后来慢慢成了,不越权等唐僧被收拾,然后他再去救唐僧咯。
所以说,不是孙悟空能力变差,而是从TZ外,到TZ内,极大限制了他个人的能力。而且高层对他还不放心,还要套个箍,然后逼着孙悟空带唐僧打怪升级,过了试用期才能转正,转正还要花钱买。哈哈~~,这就是《西游记》啦。
现实中呢,没有TZ,很难维护统治,有了TZ,就要寄希望于遇到个好领导咯。这就是为什么明君会带来繁荣,而昏君会让国家衰败与灭亡的原因啦。
前一阵子,有人对我说,国外某机构研究表明,“性格恶劣的人平均工资更高”,而“性格好的人评价工资低”,所以要“性格恶劣一些”。
这个我就表示有压力了,稍微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其中问题所在。
根据这个命题,可以很简单的,将人划分为四类:
性格好,能力强
性格好,能力差
性格差,能力强
性格差,能力差
不管你是老板,还是HR,首先要留住的就是“性格好,能力强”,这类人只要愿意,一般都可以做比较久。
首先要赶走的就是“性格差,能力差”的人,所以这类人在一家公司很难做很久的。
然后就是,“性格好,能力差”和“性格差,能力强”的人,根据公司的文化、个人能力的实际强弱以及态度,这两种人在一家公司都有做比较久的可能。
所以现在再去看一下,一个人性格恶劣,但公司不愿意让他走,为什么?
因为公司离不开他, 或者说他/她已经强大到 ,可以让别人忽略他/她性格的问题。
能力高的人,拿高工资有问题吗?
再看一下,性格好的人,留在一家公司,能力有高的也有低的,“性格好的人”平均工资自然会低于“性格好,能力强”的员工的平均工资咯。也就很可能低于“性格差,能力强”的员工的工资咯。
所以说,想涨工资,那就要先把事情做好。没能力,又性格恶劣,让所有人讨厌,只有死路一条。